红细胞寿命测定有助于血糖监控效果的精准评估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所以血糖监测已成为现代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血糖监测有助于治疗方案的调整,可大大降低糖尿病人远期并发症的危险,降低糖尿病引发的致死致残。临床上常用的血糖监测指标有: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动态血糖监控(CGM)、糖化白蛋白(GA)等。
中国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2015年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中明确指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糖尿病诊断和反应长期血糖监控水平的“ 金标准”(HbA1c能反映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不受短期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也是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为≤6.5%,但国内研究发现HbA1c诊断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的最佳切点为6.2%—6.4%,以6.3%的证据为多。鉴于HbA1c检测方法的标准化程度还不够高,且该指标影响因素较多,仍需进一步推动HbA1c检测标准化的进展,以利于开展应用HbA1c诊断糖尿病的工作。
HbA1c的形成主要取决于糖化的速率(血糖浓度)和糖化时间(即红细胞寿命)。过去一直认为人平均红细胞寿命约为120天,且这段时间内的红细胞生成率和死亡率保持相对不变,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基本等同于这段时间的平均血糖水平。其实不然,越来越多证据表明HbA1c受很多因素影响,临床上也发现了很多诊断糖尿病时出现的HbA1c假性降低或假性升高的例子。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充分证明任何可能缩短红细胞寿命的因素可降低HbA1c,如溶血性贫血、尿毒症、肝硬化、脾亢进、利巴韦林抗病毒用药等;任何可以引起红细胞平均寿命增加的因素都会增加HbA1c的浓度且不依赖于血糖水平,如脾切除后红细胞清除率下降等。
1997年 Peterson曾用51Cr标记法测过 7 例高血糖患者,发现血糖控制良好后他们的红细胞寿命增加;2004年Mark用CO呼气试验法测过23名高血糖患者,发现其红细胞寿命与糖化蛋白率有显著负相关性(糖化蛋白率每上升 1%,红细胞平均寿命缩短 6.9 天),提示高血糖加速红细胞破坏,单纯的HbA1c测定倾向于低估患者真实的平均血糖水平。此外,2008年Robert(生物素标记法)和2015年Paramjit(15N甘氨酸标记法)共研究了21名受试者(均无明显血液病,含正常人和糖尿病人),发现HbA1c受红细胞平均年龄和红细胞寿命个体差异的影响甚至超过了HbA1c检测仪器的测量误差,足以影响高血糖的诊断结果。由于标记法测定红细胞寿命操作繁杂、耗时长、有放射性或过敏风险,限制了更大样本的科研进展,难以在临床推广;目前急需一种简单快捷、安全有效的红细胞寿命方法来纠正糖化率的测定,帮助各类糖尿病患者更加精确地判断血糖监控效果。
糖化血红蛋白是反应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该指标的精准测量对于临床糖尿病的诊断、血糖监控的效果评估和控糖方案的调整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CO呼气试验测定红细胞寿命简单快捷、安全无创、使临床红细胞寿命测定变成可能,便于更大样本量地推动红细胞寿命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研究,矫正单纯糖化血红蛋白率的测定偏差,甚至改变临床高血糖判断的HbA1c 正常界值。相信红细胞寿命测定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糖尿病的精准诊断,为HbA1c的纠正和血糖监控的评估提供全新思路,造福广大患者。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