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呼吸试验技术有限公司
先亚集团 | 联系我们:0755-26070631

塑化剂究竟对人体有何危害?

发布时间:2017-02-04 16:57  作者:seekya   点击:

酒鬼酒被曝"塑化剂超标260%",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作出检测的第三方权威性存疑,公司已经将产品送权威部门进行塑化剂检测。有业内人士指出,"塑化剂并不是酒鬼酒一家企业的事情,整个白酒行业均面临塑化剂问题。"塑化剂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眼前,塑化剂究竟对人体有何危害?

   一、什么是“塑化剂”?

   “塑化剂”(英文:plasticizer):塑化剂(DEHP)是指“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二酯”,是一种有毒的化工业用塑料软化剂,属无色、无味液体,添加后可让微粒分子更均匀散布,因此能增加延展性、弹性及柔软度,常作为沙发、汽车座椅、橡胶管、化妆品及玩具的原料,属于工业添加剂。

   塑化剂种类可达百余种。此次媒体曝出酒鬼酒中被检出3种塑化剂分别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二、生活中的塑化剂几乎无所不在

   增塑剂广泛用于食品包装、医疗卫生用品、油漆等工业产品中,环境、饮用水中也存在极其微量的DEH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生活中的塑化剂几乎无所不在,除了塑胶容器、餐具、日用品、玩具外,连保鲜膜都可能含有塑化剂。

   很多不正规厂家在生产塑胶用品、装潢材料、洗发水或是化妆品等,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地摊货"的时候,为了降低成本,盲目追求利益,并未严格按照规定添加或使用邻苯二甲酸酯,所以其生产出的产品很可能含有过量的邻苯二甲酸酯。或是操作不达标,导致邻苯二甲酸酯不能稳定存在。

   塑化剂不是食品添加剂

   塑化剂是一种塑料中的添加剂,不是食品添加剂,含有塑化剂的食品是人为添加进去的。塑化剂是不能用于食品当中,而且对于塑料中的增塑剂也有一个标准,而且用了增塑剂的包装材料或者容器不能用于包装脂肪性的食品,也不能用于婴幼儿的食品包装。

   二、“塑化剂”真的影响我们的健康吗?

   用于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的塑化剂与塑料分子的连接非常脆弱,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可以从塑料中转移到所接触的食品,乃至大自然中,造成对环境、生物、食品的污染。尤其是当塑料袋接触到包装食品中所含的热水或热油脂时,增塑剂会大量溶出,且溶出的数量与塑料袋中的增塑剂含量成正比。从而导致了现今环境、饮用水中也存在极其微量的DEH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

   长期、大量摄入塑化剂损害男性生殖能力

   塑化剂的急性毒性较低,但某些塑化剂,如:DEHP、DINP等的结构类似荷尔蒙,被称为"环境荷尔蒙"。动物试验发现,长期大量摄入DEHP和DINP,会产生内分泌干扰作用,造成生殖和发育障碍,并能诱发动物肝癌。[5]两者也可以与睾丸Leydig细胞、Sertoli细胞、germ细胞作用,干扰雄激素合成,增加男性体内雌激素的含量,从而影响男性精子的质量,主要表现为:降低精液密度、精子活率及活力水平。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根据DEHP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PP),已将其列为人类可疑的促癌剂。美国环保署(EPA)也将DEHP列为B2类致癌物质。因此,欧盟所有成员国禁止在玩具中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6]

   可促进女性第二性征发育

   塑化剂对女孩的生长发育一样有危害。雌激素可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如乳房发育、子宫内膜增厚、月经周期形成等,塑化剂等环境类激素进入女童的体内,相当于过量的雌激素诱导第二性征的提前出现,就是形成性早熟。

   可能造成儿童性别错乱

   专家称,目前医学界证实,DEHP会对儿童的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的发育有潜在的危害,尤其是可能造成儿童性别紊乱,比如性别特征不明显,可能造成儿童性别错乱,男孩的喉结不突出等问题。

   造成基因毒性伤害人类基因

   台师大研究团队更发现,塑化剂会造成基因毒性,伤害人类基因,长期食用对心血管疾病危害风险最大,肝脏和泌尿系统也会连带"受伤",而且受损后,还可能通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目前虽无法证实塑化剂对人类是否致癌,但对动物明确会产生癌变反应,因此也要当心。

   影响消化免疫系统 诱发肝癌

   可能对人体的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带来危害,长期大量摄取还可能会导致肝癌。它还可能造成其他损害,但是目前由于人们日常食用的剂量没有大到造成急性中毒的程度,所以具体危害可能并不明显。

   三、塑化剂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它的“摄入量”

   通常情况下,由于进入体内的DEHP和DIN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可以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因此,其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它的摄入量。世贸卫生组织、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管局与欧盟分别认为,每人每天摄入1.5、2.4和3.0mg及以下的DEHP是安全的。我国对于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中的DEHP也严格规定:其从食品包装材料迁移到食品的迁移量为1.5mg/kg,DINP为9mg/kg,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规定一致。[4]

   摄入塑化剂72小时可排出85%

   按照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完全躲开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也没必要过度紧张,因为正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增塑剂对人体产生危害的风险可以忽略。广州一位医学专家也认为,塑化剂在塑料容器中的浓度较低,吸收状况还根据人体的差异决定,吸入量少对人体的影响也微小。

   实验结果显示,进入体内的DEHP和DIN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可以被人体排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DEHP和DINP具有蓄积性。动物试验发现,绝大部分DEHP在24-48小时内会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48小时内停止摄入含有DEHP之产品,体内DEHP浓度便会快速下降。动物试验还发现,DINP在体内亦会被迅速代谢,72小时内有85%由粪便中排出,其余部分则由尿液排出。

   四、如何远离塑化剂?

   1.支持无添加,多吃"真"食物。有人会觉得无添加的食品代表着味道淡、颜色丑、保质期短、价格高。但其实,无添加的"真"食品是最新鲜天然的,具有最朴实的味道,也更安全。《到底要吃什么》的作者波伦建议,如果食品配料表中有很陌生的添加物名称或者含有5种以上添加物,那就不要吃了。

   2.不要迷恋低价食品。《恐怖的食品添加物》作者安部司曾任职于食品添加物公司,他提出,如果某些食品的价格大幅低于同类产品时,往往有可能是商家在暗中玩"猫腻",利用添加物来降低材料质量,节约成本。

     3.少吃动物性脂肪。许多有毒化学物质以脂肪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所以少吃动物性脂肪,如奶油、牛肉、羊肉等,可以大幅降低人体受到环境荷尔蒙影响的几率。

     4.经常洗手。台湾成功大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教授李俊璋的研究发现,因受环境荷尔蒙影响而导致性早熟的女孩,如果在饭前坚持经常洗手,那么摄入的塑化剂DEHP量就会大为降低。


     5.避免用塑料制品接触食物。生活中避免用塑料袋等塑料制品盛放食物。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动物学博士柯尔朋建议,用微波炉加热食物时,最好使用玻璃制品或瓷器。即使有些塑料产品号称适用于微波炉,但某些化学物质还是有可能会渗透出,特别是儿童、孕妇更要避免使用。

      6.重视排毒方法。在生活中,除了要预防接触到毒物外,也应学会排毒的小方法。台北医学大学公共卫生系教授韩柏柽提倡,饮食中要坚持"二少二多去三毒"的原则,即食品少加工、少放添加物;多天然、多蔬果;去除防腐剂、色素和香料。在烹调食品前,可先将食材过水或用热水烫一下,能有效减少食品中的添加物含量。另外,坚持多运动多流汗,也可排出体内毒素。

     7.培养孩子的健康习惯。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选择健康的食物,例如不买、不喝含糖的饮料,或者让孩子参与到选择食物、烹调食物以及饭后收拾的过程中,从小培养起孩子的健康饮食习惯。